本系以基礎理論結合應用技能為教學之重點,培育產業界所需之機 光 電跨領域人才為宗旨。著重科技整合,教學與研究並重,質與量均衡發展。同時,配合國家政策及地方產業需求,成立 機電工程在職碩士班 ,提供符合產業界 所需之知識 、 技能 及機 光 電專業人員進修管道,使本系能成為中部地區機電產業人才培育及關鍵技術發展的推廣中心,以有效支援產業界的發展需求。
目前有專 任 教授七位,副教授五位及助理教授一位共十三位教師,為加強研究之能量,未來將再增聘一到二位專任師資,以充實機電系師資陣容。本系師資在研究上分為「機電控制組」及「光電應用組」等二個領域,如下表所示:
領域 | 姓名 | 職稱 | 學歷 / 專長 |
機電控制 | 王宜明 | 教授 |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機械工 程 博士 / 結構動態與控制、數值分析、雷射光學精密量測 |
吳孟軍 | 教授 | 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機械工 程 博士 / 機電整合、影像處理、電路設計與控制、機械設計 | |
陳明飛 | 特聘教授 | 德國 Aachen 工業大學流體傳動與控制工 程 博士 / 精密機械設計、光電系統設計與量測 | |
黃宜正 | 教授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 程 博士 / 自動控制、機電控制系統、微位移平臺設計與控制 | |
鍾官榮 | 副教授 | 美國馬里蘭大學機械工 程 博士 / 雷射精密加工、電子元件 / 系統可靠度工程、電子封裝 | |
光電應用 | 林義成 | 特聘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 程 博士 / 微接合、薄膜工程、微機電製程、材料工程、 平面顯示器元件及技術、太陽能光電元件及技術 |
賴永齡 | 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 / 奈米機電系統、射頻微機電系統、微波積體電路設計、 射頻辨識、光電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科技 | |
沈志雄 | 副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 / 微小感測元件、紅外線工程、光電積體電路 | |
陳淑容 | 副教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博士 / 機械設計、微機電系統 | |
林俊佑 | 副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 / 光學量測、 外差干涉術、干涉光學 | |
王可文 | 助理教授 |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 奈微機電系統設計、模擬、製作、測試、 組裝與整合、微機電顯示元件、光電生醫元件、奈微組裝、設計最佳化 |
為因應當前世界科技研發跨領域整合的潮流與全方位專業人才的培育,本系大學部的課程均衡地整合了機械、光電、電腦與控制的相關課程,課程架構如下圖所示。教學之內容則以完成前述之教育目標予以規劃,兼顧理論、實驗與實作,並在大三開設專題製作課程,使學生能將理論與實作結合,以增加學生實務經驗。
配合本系的教育目標 ,大學部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習專題製作課程, 為 使學生能確定專題方向, 本系的 專題課程,自 97 學年度第二學期起, 分為「機電控制組」及「光電應用組」等二個領域 ,機電控制領域之「專題」課程為「電腦與控制專題」及「機電整合專題」;光電應用領域之「專題」課程則為「光電元件與系統專題」及「光電量測專題」, 學 生就此四項專題擇一修習即可。學生於畢業前必須完成其所選定領域之研究專題,並撰寫研究報告;為獎勵表現優良之專題學生,本系訂定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專題課程成績評量 與獎勵 辦法』以為成績評量與 獎勵之依據 ,並提高學生參與專體製作之熱忱。為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之能力,就讀本系研究所之學生,除修畢所需之畢業學分外,同時需撰寫學術論文;畢業論文必須在全國性論文研討會、國際論文研討會發表 ( 碩士生 ) ,或論文發表於 SCI 、 SCI expanded 、 EI 所認可之學術期刊;博士生則必須於 SCI 期刊發表論文至少二篇 ( 含 ) 以上。前述之規定,係適用於日間部碩博班之研究生。
教學─教學目標
本系之 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學生成為產業界與研究機構所需具全方位專業技能的人才,著重實用科技之整合;在學生人格教育及自我訓練方面,則在於培育學生養成謙虛有禮、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自我學習之能力。具體的教學目標為:
- 在機電控制方面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具備機電整合系統設計觀念,將機械系統中相關機械控制、設計、量測、分析訊號進行整合。
- 在光電應用方面則在於培育學生具有光電材料與元件、雷射、光電半導體、積體電路及微光機電元件與系統等基礎學理及整合應用技能。
教學─課程規劃
課程規劃方面分為校共同必修、基礎必修、專業必修及專業選修等課程。其中專業課程之設計係以機電控制及光電應用等二領域為主軸。
本系之課程係由系課程委員會所訂定,系課程委員會由全體教師組成,並邀請產業界代表、校外專家與學生代表參與,目前,產業界代表與校外專家合計有六位 。 而課程規劃、修訂等除參考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的需求外,並建立 畢業生就業情形回饋至「課程改善」的課程改善機制課程改善機制 , 於系 網站 建構互動式網頁讓碩士班及大學部畢業生進行線上資料填答,透過填答結果,修正教學與課程方向,以提升本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擁有充分的升學與求職競爭力。本系會將此結果提至課程委員會討論,作為未來設計課程的考量,以縮減學生所學與市場需求兩者間的落差。除此之外, 為 強化本系與產業之產學合作機制,促進設備產業人才培育及相關技術發展,除有相關之獎勵措施外,本系亦與高僑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志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利奇機械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 , 簽訂 「專精工程師培訓學程」 合作備忘錄, 本系學生只要修畢備忘錄所示之課程 , 並通過面試即可獲得聘雇意向書 , 對未來之就業有相當之助益。 本系 目前規劃有研究型及教學型實驗室 , 可供本系 大學部、碩士 班與 博士班教學與研究之所需 ,並逐年投入經費添購相關教學與研究所需之實驗設備,目前有 10 間研究型及 2 間教學型實驗室 , 計有: (1) 機構與結構動態模擬及量測實驗室 (2) 機電整合實驗室 (3) 微光電應用實驗室 (4) 光學量測實驗室 (5) 薄膜材料與元件實驗室 (6) 光機電應用實驗室 (7) 精密運動控制與系統動態實驗室 (8) 機械固力與感測量測實驗室 (9) 車輛與控制網路技術教學實驗室 (10) 奈米光機電工程實驗室 (11) 光機電元件與系統可靠度分析實驗室 (12) 奈微機電系統實驗室 。
研究
- 結合中部地區產業特性整合「機械」、「光電」與「控制」進行機光電整合之整合型研究,如:精密加工及定位技術、光電製程設備及量測研究、 LCD 顯示技術及新興能源等,建立本系機光電領域之整合研究 方向 。
- 添購重要之機光電設備,逐年擴增本系之實驗室規模。
- 本校已在寶山校區增建教室與工學院大樓,以因應系所發展之所需 。
本系與中部地區相關機光電產業共同合作之部份項目 :
(1) 工具機 機械結構設計與分析之產學合作
(2) 精密機械 關鍵性零組件- 超高速主軸系統 之產學合作
(3) 機械結構動態控制之產學合作
(4) 機械可靠性測試關鍵 之產學合作
(5) CO 2 雷射鑽孔機開發 之產學合作
(6) 線性馬達驅動之精密氣靜壓進給平台設計開發與測試 之產學合作
(7) 線性馬達驅動之精密氣靜壓進給平台設計開發與測試 之產學合作
(8) 薄膜材料與元件 之產學合作
服務
機電系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都是同一位教師擔任群組導師輔導工作,群組導師與學生較容易建立緊密的師生關係,利於輔導工作的進行與推動。群組導師會設定固定時間與群組內之學生晤談,以掌握群組內學生之生活與住宿情形。除此之外,機電系學生大三下起須修習專題課程,必須跟系上一位教師進行專題研究;藉由指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之指導方式,可對學生在學業上,個人生活上與生涯規劃等方面更確實的瞭解,諮詢與輔導。
本系位置
辦公室:寶山校區教學大樓3樓343室
地址:500-74 彰化市師大路 2 號
電話:(04)7232105 分機 8105
傳真:(04)7211149
E-mail:meoffice@cc2.ncue.edu.tw;dtoffice@ cc2.ncue.edu.tw

- 由師大路往警衛室方向往前走,過了警衛室後沿著圓環走後左轉,
再直走即可到達教學大樓B2門口,機電系辦公室位於教學大樓3樓343室。
交通方式
1. 鐵公路:
從彰化火車站搭乘彰化客運往「保四」方向公車,於彰化師大寶山校區下車(車次約一小時一班)。
2. 中山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下彰化交流道,沿中華西路、中央路、中山路、中興路,經縣立體育場、師大路,即可抵達。
3.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
由快官系統交流道(往彰化方向)下中彰快速道路(台74線),至中彰終點,前往沿台74甲線,右
轉縣道139線,即可抵達。
4. 高鐵:
臺灣高鐵台中站下車,轉搭「台中客運」102(白)路線、101路線,「彰化客運」台中-鹿港路線,
「員林客運」台中-西港路線、台中-西螺路線,搭乘至彰化火車站後請參考”鐵公路”路線說明。(註:以上資訊若有異動,以高鐵車站現場公告為準)